第(3/3)页 知县沉吟了一会:“那这稻种的售价如何?” 苏柏雅毫不犹豫的说:“一斤售价为四十文,一亩地大约需要十斤的稻来种植,也就是需要花费四百文左右。” 知县皱了个八字眉:“这个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些困难呀?一次拿出几两银子来够买稻种有些不太可能,也拿不出这般多的银钱。” 对此苏柏雅已经做了考虑:“知县说的对,不过我倒有一个法子,或许可以试试借贷的方式?” 毕竟整个清怀县的百姓不能和两村相比,两村的百姓有了水果蘑菇作为前提,已经赚取了不少的银钱,咬咬牙拿出个几两银子没有任何的问题。 “借贷是什么?”知县疑惑这个新名词。 苏柏雅笑着解释:“比如一百斤稻种的价格为四两银子,购买的人没有这么多的银钱,那就可以签订契约先将稻种领取回去,种植到自家的田地之中,等着到了收获的日子再将银子归还,或是等价的稻也可以,不过要付一笔利息。” “对于普通百姓利息为一成,对于家中有庄子的大户人家利息则为九成。” 普通百姓的利息苏柏雅只是象征性的收收,她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从有钱人的人手中掏出更多的银子。 那些大户人家的田地动辄就有几百亩,也就意味着前期的投入非常的巨大,目前虽有两村种植的稻为前提,能够达到八石的收成,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家种植也成也能有这般的高的收成。 商人都是精明的人,定想要规避风险,倘若有了借贷模式的推出,很大的几率在第一次种植稻的时候,稳妥起见先借贷,将银钱留在自己的口袋中更加的实在。 若是收成不尽人意嘛?那就有的是办法一文不给了。 正好可以利用商人规避风险的心理,好好的赚上一笔。 第(3/3)页